|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Whenever you search in PBworks, Dokkio Sidebar (from the makers of PBworks) will run the same search in your Drive, Dropbox, OneDrive, Gmail, and Slack. Now you can find what you're looking for wherever it lives. Try Dokkio Sidebar for free.

View
 

p10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甘涵亞 1 year, 3 months ago

劉殿敏

劉殿敏第二次小論文華裔移民結構變化對大學華語課程開設趨向影響之研.pdf

 


陳怡瑄

閱讀文獻:從中國的崛起看 21 世紀新馬華人移民的文化意識

 

本文先討論「中國」的形象,從過去的古老國度,到十九世紀強國入侵,成為半殖民的國家,二十世紀在戰亂中衰敗,但至二十一世紀卻一躍成為世界強國,其勢力足以影響全球的政治、經濟等層面,而中國在人口、土地面積、先天條件下吸引世界各地的廠商進駐。此外,中國在文化改造上也下足了功夫。藉由媒體手法滲透西方文化霸權的思想,形塑成錯誤和髒亂的負面標籤,部分的刻板印象也從媒體資訊上造成閱聽者的誤解等。

新馬華裔的母族文化意識屬於隱性文化的傳播,語言和文化的失落一直是當地華人無法避免的尷尬和傷痛,畢竟歷史上的痕跡和包袱是難以抹去。推薦一部電影:《我們的故事之沉默的年代》是一部2020年新加坡喜劇劇情片,本片是《我們的故事》電影系列的第三部曲,講述1980年代,林家搬入政府組屋後的故事,當時新加坡面對許多政策變化,眾人一同經歷新加坡環境與民生的大變遷。該部電影不僅反映新加坡的變革、華人和各個種族的挑戰。

 


李庭

 

白澳時代下的華裔澳洲人

本文為澳洲費約翰教授(John Fitzgerald)著作天大裔澳洲人在白澳》(Big White Lie: Chinese Australians in White Australia)之介紹,最特別的是本書是澳洲第一本引用中文文獻之著作,且書中提出了華裔移民的歷史地位應與英國和愛爾蘭移民的地位一樣。雖然書中多是批判澳洲對於白澳政策的研究,但我認為往前看,1901-1973年實行白澳政策,如同台灣解嚴一般,歷經只有約五十年左右的歷史,在澳洲卻明顯地能看見,比台灣更是豐富、強烈的種族與文化多元化,更是有眾多地方社群,例如墨爾本的小義大利Lygon Street、小希臘Lonsdale Street、猶太人區Caulfield North、華人區Box Hill以及越南區Springvale、Richmond、Footscray等,我們卻不在台灣見到相似多元的文化包容,其中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差異?雖說有可能是因為台灣移民人口不如澳洲多,但我們自從1980年代以來便一直有外籍移工人口,目前僅有桃園有泰國街、越南街,而不是像澳洲一樣能夠以城鎮為單位,而澳洲全國人口與台灣相近,領土卻是台灣的215倍大,在短時間內聚集多處聚落相互交流,我認為是非常值得台灣學習的。

 

李庭-小論文2-臺灣穆斯林群體初探:以忠貞新村回族為例.pdf

 


鄭博心 小論文2 翠系越南餐廳家族遷移史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SAXfZNczVrns-Ni146HX1O8eRT9TDj_A/view?usp=drivesdk

 


甘涵亞

白澳時代下的華裔澳洲人 筆記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AgvoxL9vYXHLsIE70JfNussvIwkojgf_/view?usp=sharing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